高举特色旗帜 坚持科学发展
为全面推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内江师范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马元方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内江师范学院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请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国共产党内江师范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校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形势下召开的。在学校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这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进一步加强我校党的建设,统一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加快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夯实质量工程,加强学科建设,构建和谐内师,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型本科师范院校而努力奋斗。
一、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
自2001年9月召开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在中共四川省委、中共内江市委和省委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抓住西部大开发、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带领全校党员和师生员工负重自强、团结奋进,使学校从规模跨越发展逐步走向了科学发展的道路。七年多来,学校党委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能力,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1、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委通过中心组学习、中层干部培训、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和教职工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对学生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保证了育人的政治质量。先后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作风整顿”等专题教育活动。特别是扎实地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全体党员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增强了党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和争当时代先锋的积极性,增强了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的观念。
2、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得到加强。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党政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保证了学校事业的顺利发展。完善了《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建立健全了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认真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受到了一次党内生活的深刻教育,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实行了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等制度,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3、着力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学校党委十分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调整和优化了党组织设置,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大了对建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组织发展的力度,学校党校先后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6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7462名,发展大学生党员5820名、教职工党员93名。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干部聘任制、任期制、试用制、任前公示制和经济责任审计制;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干部工作中,不断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和渠道,增强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在学校第三届中层干部聘任中,所有处级岗位实行竞争上岗,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4、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得到深化。学校党委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党纪党风”教育,实施了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了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点部门、热点岗位、关键环节和重大事项的监督,各级党组织和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勤政、廉洁、作风正派,在工作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5、加强统战、群团、离退休工作力度,民主治校不断推进。加强对各民主党派基层委员会的领导,充分发挥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广泛听取和认真采纳他们对学校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重视党外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全校中层干部中有党外人士25名,占全校中层干部的25%;有10位党外人士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4人在各民主党派市委任职。
加强了对教代会和工会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教代会,对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推动了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的进程。发挥工会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职能,推进了校园民主建设。
不断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以党建带团建的优势,加强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建设,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积极支持共青团、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等群众组织依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积极作用。
认真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落实有关政策,尊重和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关心和照顾他们的晚年生活,支持老同志开展文化体育等各类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发挥他们的余热,努力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
(二)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点,科学确定学校的发展定位
学校党委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的第一要务,始终把推动学校发展列为党委的头等大事来抓。先后组织全校师生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内江师范学院和怎样建设内江师范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认真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了学校的总体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学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明晰了“全力抓育人,重点抓教学,突出抓管理,关键抓质量”的办学思路,确定了“明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科学严谨,诲人不倦”的教风、“勤奋求索,精益求精”的学风,凝炼了“一条主线、两个延伸、三大平台”的(“教学做合一”)育人模式和办学特色,形成了“团结奋进、负重自强”的学校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和谐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和“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步实施”的发展路径,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校党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始终把学生的德育放在首位,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保证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保证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学校的主导地位。
实施了学风建设工程。为适应学校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内涵提升的转变,学校将学风校风建设作为长抓不懈的重点基础性工作纳入教学“质量工程”范畴,逐步建立起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为重点,常规教育与主题教育、阶段教育相结合、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相衔接,教师与管理人员齐抓共管、学生积极参与的学风建设体系。建立并逐渐完善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大学生资助体系,积极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实施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学校重视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加强学生课外文化活动,进而强化了“教学做合一”的育人特色。学校长期坚持“高雅文化、学术文化、进取文化”的导向,倡导科学人文精神,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实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示范效应,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实施了校园网络建设工程。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主网站,学校开通院务信箱,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并与师生对话交流,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实施了精神文明建设工程。通过军民共建,校企共建和单位创建等形式,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健康和谐的氛围,构建和谐校园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了思政队伍建设工程。落实十六号文件的要求,按规定配置了辅导员,形成了选拔机制,落实有关待遇,改善了辅导员工作条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定和工作规范。
(四)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运行机制不断优化
学校党委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2720人,与建院时的4946人相比增加了157%。学校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生源覆盖面愈来愈宽。学校现有土地1005亩,比建院时的288亩增加了249%;校舍面积32.4万平方米,比建院时的14.3万平方米增加了126.6%;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760万元,比建院时的1725万元增加了292%;图书资料110.08万册,比建院时的50万册增加了120%;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完善了网络中心和校园网,建成了电子阅览室、文献数据库等,为师生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条件。同时,实施了校园绿化工程、光彩工程,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党委坚持以改革求发展的方针,不断完善优化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进一步规范了议事和决策程序,建立健全了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及教学工作指导与质量督导委员会;二是积极推进后勤改革,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三是逐步推进了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实行聘用制管理,建立了符合高校特点的人事制度和运行机制;四是完善了招标制度,将大宗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都纳入了招标程序;审计工作实现了制度化,确保了学校资金的安全运转;五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稳定工作保障体制和运行机制,全力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
(五)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才强校战略初见成效
学校党委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理念,不断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强校之本来抓,实施“重点人才工程”计划,采取对外引进、对内培养等多种措施,不断壮大师资队伍,以确保学校发展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建院以来,学校投入近1000万元,送培教师130名,引进教授、博士、硕士200人。学校现有正高级职称教师62人,副高级职称教师207人,硕、博士28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和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人数较建院时有大幅度增长,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明显改善,整体结构更趋合理。建设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
(六)育人质量全面提高,科研实力大幅提升,评建工作成效显著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全校本科专业从2001年的16个发展到现在的32个,现有12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特色专业、1名省级教学名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四大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管理日益完善,保证了教学活动的规范运行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促教学,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不断有新进展,科学研究不断有新突破。省级社科研究基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均有新的突破。
经过几年的评建工作,学校牢固树立了人才培养中心意识、质量意识,规模和结构更加趋合理,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院后的几年时间里,学校先后取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顺利实行了学分制改革,高质量地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绩突出。
由于党委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十分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校培养的毕业生体现出了“基础好、能吃苦、下得去、用得上、发展好”的特点,因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和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得到提升。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们探索和总结出了五条基本经验,这些经验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一是必须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动摇。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委总揽全局,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政的协调配合。要充分发挥校党委在学校全局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各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们事业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内涵和外延的协调发展是学校科学发展的要义。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定位,走科学发展、特色办学之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更新办学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改革思路和举措,走循序渐进、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创新发展之路。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构建重视人才、珍惜人才的环境,形成人人争作贡献、个个都能成才的氛围,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各显其能的机制。注重把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使每一位为内师发展作出贡献的人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和发展,使广大师生员工都以自己是内师人而自豪,都能自觉地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努力工作,这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
四是必须坚持“两个常抓不懈”不动摇。稳定和廉政是持续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前提,是必须常抓不懈的两项基础性工程。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师生员工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稳定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通过发展更好地维护稳定。在加快发展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始终保持为民、务实、廉洁的作风。
五是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动摇。学校要始终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抓手,突出和巩固教学的中心地位,全面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加强专业结构的调整,加大学科建设的力度,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同志们,几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在中共四川省委、中共内江市委和省委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广大干部、师生员工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历届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共同努力、艰苦创业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所有为内江师范学院改革、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曾经给予内江师范学院建设和发展以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中共四川省委、中共内江市委、省委教育工委的要求相比,与全校师生员工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同时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基层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尚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建设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对一些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三是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都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四是学校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与学校发展的需要还不适应。学校目前还缺乏掌握高新技术类的专业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学科专业优势尚不明显,科研水平还不高,高层次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仍然短缺。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今后几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等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日益突出。国内外大学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资源不足、资金短缺和体制束缚依然存在,因此,内江师范学院的发展面临严峻的竞争和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盲目乐观、好高骛远是不可取的,然而,妄自菲薄、不敢作为更是没有出路的。我们要准确把握学校的历史方位,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改革意识,抢抓机遇不放松,应对挑战更从容。为此,我们的改革务必求新求深,发展务必求快求实,要以更新的改革举措、更深的改革进程、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实的发展成效,不断开创内江师范学院发展的新局面。
面对新的形势,今后四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育人宗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构建和谐内师为载体,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学科建设和筹建硕士授权单位为重点,以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和谐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布局,着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加强科技创新,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校内管理体制更趋科学合理,具有内江师院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初步形成;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步伐加快,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影响力明显扩大,知名度明显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10年,全面实现内江师范学院“十一五”规划,力争到2014年前后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型本科师范院校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鼓舞人心,形势催人奋进。建设和谐内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坚定信念,树立信心,脚踏实地,不懈进取。要善于把握量变,永不停步;要善于寻求突变,敢于超越。我们坚信,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未来四年的发展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为实现以上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学校党委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学校的一切工作,自觉把学校建设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事业之中。在当前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省委“加快两个推进”的发展要求,深入研究内江市委提出的“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内江”的奋斗目标和“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快又好发展”的总体要求,自觉为国家,特别是四川省、内江市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学校党委在高举特色旗帜、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既要立足内师看内师,又要跳出内师看内师。要把学校的发展放在全国、全省的发展之中去思考问题,寻求新的发展机遇,适应新的发展环境,研究新的发展思路,制定新的发展战略。要根据学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职能,自觉、主动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实现在服务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更好服务的目的。要努力构建面向市场,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办学的新理念。在做强、做精教师教育的基础上,花大力气进行专业的改造和更新,紧跟市场需求增设新专业,培养更多与市场对路、能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要进一步发挥人才培养的优势,在未来四年内,学校本、专科在校学生规模要达到15000人左右;继续教育工作要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结合互补的原则,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开拓创新,力争在四年内实现学校“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继续教育奋斗目标,力争学历(含自学考试)教育在册人数达到5000-8000人,非学历教育人数达到3000—5000人次,以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竞争实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改革创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
1、分析形势,把握任务,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感。要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动向,增强工作的调整和应对能力,掌握主动权;要面对国内转型期,充分认识多样化、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把握主导,树立主流;要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阶段,积极推进培养合格公民的基础工程。
2、创新观念,改进方式,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树立“以理服人”的理念,抓好理论德育,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要树立“以文化人”的理念,抓好文化德育,建设健康高雅的文化环境;要树立“以情动人”的理念,抓好情感德育,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要树立“以行树人”的理念,抓好实践德育,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加强组织,强化保障,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要不断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齐抓共管的格局,形成合力;要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力度,努力建设一支热爱学生、献身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三)全面深化改革,巩固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学校奋斗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改革,改革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党委要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指引下,全面深化教学、科研、干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改革,用改革推进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从根本上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
1、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建立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高质量的本科教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学校党委要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的根本地位”和“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建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是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突出教学工作的导向性。要从实现奋斗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教学在全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全体教师都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于教学工作中,学校各职能部门、各级干部都要进一步增强主动为教学服务的意识,更多地围绕教学开展工作,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估制度。要从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高度,认真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不断完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常规管理,实现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实施“质量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从提高育人质量的高度,积极实施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做好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布局,重点投入、加大奖励,通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力争在未来四年内,实现我校省级精品课程达20门、特色专业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学团队2个、教学名师2-3人的目标,争取实现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有所突破。同时要加强对各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管理,以此带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要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主动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的新兴、交叉、应用型专业;要不断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继续探索与实践“教学做合一”育人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强化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要积极应对教师教育改革的形势,构建我校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模式。
五是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学校党委要从人才强校的高度,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认真把握“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的良好人才环境,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力度,着力改善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及学科结构。在未来四年内,学校要拥有专任教师800人以上,其中硕、博士比例达60%,拥有百名教授、博士,拥有带领本学科进入国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和省内领先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构筑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要创新人才工作思路。以促进学校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战略抓手,做到谋划发展的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的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的同时考虑人才导向。师资队伍建设要从满足教学需要转变到提高队伍水平上来。在人才引进培养中,要把引进培养与专业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学术团队、教学团队建设结合起来,打造高素质教学科研队伍。
六是加大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夯实学校办学的物质基础。要从全面保障教学的高度,加大教学基本条件建设。要保证四项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逐年增加教学仪器设备数量,提高教学仪器设备的档次,加强图书资料、档案资料的建设,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硬件保障。
2、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学科建设关系学校发展的全局,处于龙头地位,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找准优势,凝练学科方向,在创造特色上下功夫,以发展学科特色作为突破口,带动学校整体学科实力的提升。在做强现有校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符合国家科技发展导向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培育一批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学科。力争在未来四年内,使我校列入四川省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为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打好坚实基础。
学术水平的高低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学校实现奋斗目标的助推器。要不遗余力地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搭建科研平台,强化精品意识,把加强科研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加强学术交流,努力掌握国际国内最新学术动态和信息。力争在未来的四年内,在抓好现有的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的基础上,再建成1-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重点人文社科基地,依托这些科研平台,尽力争取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和实现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的突破。加大科研奖励力度,激发全校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要面向地方,面向市场,广泛与地方横向联合开展基础应用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提高我校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参与率和贡献率。要加强各类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的建设,逐渐形成学校的科研特色。力争在未来四年内,依托学校的各类重点实验室及科研机构,推出1-2个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产业化项目。
3、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人员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
要适应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奖励制度。要合理定编,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强化考核,充分开发和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积极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坚持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励广大教职工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坚持“效率优先,注重公平,优劳优酬”的原则下,加快实现人员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
4、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着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优越的办学条件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物质基础。要加强后勤服务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做好新征土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创造条件,适时启动必须的教学用房和场馆设施的建设;要加大校园配套设施建设,使校园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品位高雅、环境优美的和谐校园,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能;要积极协调,用好、用活、用足政策,争取资金,多渠道融资,尽力保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资金需求;要主动争取地方党政的领导及职能部门的支持,解决学校发展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而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加强安全保卫和治安综合治理,建立信息化的安全防控体系,为广大师生员工营造有序、安全、稳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提供强大的政治保证和精神支撑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继续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领域和武装头脑,永葆党的先进性。
党委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要进一步完善党委中心组和教职工两级政治学习制度。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和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结合起来,与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结合起来,与学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全局工作结合起来,与切实解决当前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与认真解决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在武装头脑和推进工作两个方面取得新成效,切实巩固党的先进性教育成果。要充分发挥党校、团校的主阵地作用,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力度,全面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工作进程。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进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全过程”的要求,这是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摆在新一届党委面前的重要任务。学校党委要把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来抓,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党的凝聚力,向心力,从根本上保证育人的政治质量,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
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处理好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之间的关系等关键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委对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校长依法有效行使职权。进一步健全党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制度,发挥党委全委会的作用,建立和健全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坚持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进一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干部工作法规性文件,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干部培养、选拔、任用、监督、考核、管理的一系列制度,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规范化水平。改进考评形式,完善考察方法,做到政策、标准、过程、结果的全面公开,全面落实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努力形成广纳贤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把那些对群众有真情、动真心,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同志,及时选拔配置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严格执行干部试用期制、任期制、聘任制、辞职制等制度。
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完善干部考核培训机制。建立和健全以“德、能、勤、绩、廉”等为主要内容的干部考核体系。坚持和完善群众民主评议干部制度,把党管干部原则和群众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结合起来;进一步健全干部培训制度,不断扩大培训内容、拓展培训渠道,在未来四年内,选派60名处、科级以上干部到各级党校、教育行政学院和省高校干训中心学习培训。
3、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二级学院党政分工、共同负责的领导体制和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加强对基层行政工作的监督,保证各项工作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健康运行,确保学校党、政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
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及时调整和加强党支部建设,使党支部建设覆盖到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和各个群体。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改进工作方法,丰富活动载体,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使之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党员发展工作体系,研究制订党员发展的中、长期工作规划,将其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好在中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稳步增加党员发展数量,提高学生党员比例,实现大学生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四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把发展党员工作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激励广大党员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依纪处分违纪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4、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切实维护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
党的作风建设,关键是党员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以有力措施、实际行动狠抓党的作风建设,推动学风、校风的不断好转。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坚持依靠和服务师生员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办学的思想。学校党政领导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加强与广大师生员工的沟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他们排忧解难。中层党员领导干部要承担起联系师生、掌握动态、及时反映群众呼声的职责,准确传达和贯彻学校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学校机关要按照“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机关”的建设目标,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带头科学、民主、依法行政。
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学校和二级学院制订发展规划和出台重大决策,都必须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校内外的客观因素和师生员工的接受程度,把决策的真实过程和工作的真实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群众,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全校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展开,坚决克服自成体系、形式主义和花架子。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方针,反对铺张浪费。
5、加强廉政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确保党的纯洁性。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坚定不移、常抓不懈。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要认真贯彻落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
要继续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重点加强对人财物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力度,加强对财务收支和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加快推进和深化校务公开、院务公开工作,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6、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学校党委要根据新的形势、任务的要求,不断修改、完善、落实、健全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制度,用制度和规范约束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保证党员领导干部遵守党的纪律,牢记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五)进一步加强党委对统战、群团、离退休等工作的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学校发展
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在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方面的作用,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工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更多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把党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更多地交给工会组织去办。要继续支持共青团组织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坚持通过党建带团建,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团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科学精神,鼓励他们勤奋学习,成才报国。认真落实离退休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在全校形成尊重、关心、爱护老同志的良好风气。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中共四川省委、中共内江市委和省委教育工委的领导和关怀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同心同德,奋发有为,着力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为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型本科师范院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