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而成于实。当前,四川发展任务重,条件与基础制约因素多,还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没有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苦干实干,要顺利实现各项发展目标是不可能的。省委书记王东明强调,“实”是一种优良作风,必须把重实干作为成就事业的基础。这既是对全省党员干部的具体要求,更是希望与鞭策。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牢牢把握一个“实”字,从我做起,带头兴起实干之风,奋力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注重实干方成大业。焦裕禄同志在病魔缠身之下,脚印留遍兰考大地,用实干践行为民服务理念;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兰辉,足迹踏遍北川山山水水,用行动诠释实干精神……在他们身上,我们感悟了实干者的坚定信念,看到了实干带来的“旧貌新颜”。抓落实、重实干、转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一大批焦裕禄、兰辉式的好干部涌现出来。
大兴“实干风”,谋事首先要实。领导干部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少数”,被组织委以重任、被人民寄予厚望。执政一方,守土有责。谋事,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把中央精神、省委部署与本地实际无缝对接,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当地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作出“实”惠一方的正确决策。古人讲,“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惧”就是谨慎小心;“忽”就是疏忽大意。领导干部谋事要实,就要细心谨慎,主动谋划,考虑周全,既要增强方案的可行性,便于操作,又要增强周密性,着眼全局谋划,把握全局,服务全局,推动全局。
大兴“实干风”,干事更需要实。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有了好的谋划,还需要真刀真枪的实干,人一之、我十之,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往细里做。不必讳言,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概念造了一大堆,摊子铺了一大块,花拳舞了一阵子,但走近一步、深看一层,却属“吹大牛”。所以,我们要杜绝“嘴巴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剔除大脑中残留的“形象第一”、“排场第一”等官念,多些脚下粘土,多些挽袖亲为,既做成大事,又注重细节,取得实效,赢得民心。
当前四川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的任务重、时间紧。对省委的重大判断和工作部署,广大党员干部要了然于胸、抓在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干”上。在发展优势产业上,聚焦聚力新项目,落到园区,抓到企业,细到产品;在招商引资上,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点对点做工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要落实到一个个项目、一样样工作,抓具体、具体抓;在统筹城乡上,要把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打造幸福美丽新村等工作抓实抓细;在推进依法治省上,要找到载体和抓手,实打实地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
实干,就是解决问题、破解难题;重实干,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说过,一个问题只要已成为现实的问题,就能得到答案,因此,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最需要重视的,同样不是答案,而是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些领导干部生怕听到问题,习惯于把“没问题”挂在嘴边,以此来标榜自己的能力。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报喜不报忧”的不良作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侥幸心态,致使一些地方工作久推不动、少有起色。正确的做法是,领导干部要把注重实干与坚持问题导向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少开会、少发文,察实情、出实招,不做表面文章。要多到田间、企业和群众中去,把准现实问题之脉,瞄准具体问题,找到破题之策。
当前,省内各地遇到的矛盾和难题尽管各异,但并无本质区别,基本上都是增长乏力、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资金土地要素紧张等,面对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比决心、比作风、比干劲、比能力。只要广大党员干部拿出水滴石穿的毅力,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崇尚实干、大抓落实,就一定能在新的征程中书写实干兴川的豪迈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