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个人干净这条为官底线
——准确把握“三严三实”的内核要求(二)
一念可丧邦,一念可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作风问题,本质上是人心的投射、“官念”的反映,是对党性的检验。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讲,能否正确为官用权,是最经常、最现实的考验。准确把握“三严三实”内核要求,必须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解决好如何看待权力、如何用好权力的问题,切记干净做人,遵纪守法,确保手中权力的行使不偏向、不变质、不出格。
权力是柄双刃剑,善用则利国利民,滥用会伤及己身。正确为官行权,首先要解决权力观问题。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为了人民,这是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同群众的关系、同组织的关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党和人民把你放到领导岗位上,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责任,必须严以用权,为民行权。要守好公与私的分界线,切记权力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对手中的权力,要常怀敬畏之心,要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别来当官”。正确为官行权,最基本的是要守住个人干净这条底线,只有干干净净做人,才能堂堂正正为官。腐败是对党和人民的背叛,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坚决执行中央部署,始终保持反腐定力,打虎拍蝇,严肃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作风常抓,腐败彻查,风气正在变好,腐败蔓延的势头总体上得到遏制。但“三个不可低估”的形势并未根本改变,尤其是还有少数人心存侥幸,表面上不搞公款吃喝、不拿不要了,暗地里却仍在琢磨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中央和省委的态度历来是鲜明的,就是有贪必肃、有腐必反、有案必查。省委提出的“四个重点查办”,就是要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定指标、不设上限。每一名党员干部在清正廉洁问题上都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算清廉政这本大账,从违法违纪案件中汲取教训,时刻保持警钟长鸣,坚决防止市场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把公共权力异化为牟取私利的工具。否则,一步走错就会毁掉一生,到那时就悔之已晚。“干部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正确为官行权,必须远离圈子文化,自觉净化朋友圈。有人的地方当然就会有圈子,正常的社交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一旦形成拉帮结派、团团伙伙、结党营私的“圈子文化”,就变味了。有些官员的圈子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寄生、利益输送关系,甚至就是由一群掌权的腐败分子组成的小团伙。他们在见不到阳光的地方相互勾结,编织成一个以权力与利益为纽带的灰色关系网,把公共权力当成私人物品,沆瀣一气,大搞权钱交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认清“圈子文化”的危害,面对亲情,一定要懂得“严是爱、宽是害”的辩证法,不能因循私情而违背原则;面对朋友,一定要把握分寸、谨慎交往,不能因哥们义气而丧失党性。要讲原则、守底线,不为私利所困,不为私情所惑,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用权。“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是正确为官行权的根本保障。官员手中有权,自然免不了遇到各种诱惑和试探。抵制诱惑与试探,除了靠官员自身定力之外,还要靠外部强有力的约束和监督。信任不能代替制约,自律不能取代他律。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有权不可任性”,各级党政官员必须学会依法行使权力,绝不许滥用权力。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新要求,对党政官员履职尽责有了更严的约束、更高的要求。面对经济转型爬坡、历史矛盾叠加、社会治理难度增大以及群众法治意识不断提高的新形势,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法治意识,自觉做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模范,要习惯在清新的风气中生活,习惯在监督的环境里工作,习惯在法治的轨道上用权。自觉接受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不断提高自身依法履职、正确为官行权的能力。“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古代士大夫尚且有这等胸襟气象,今天肩负着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小康伟大使命的共产党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应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干净做人,正确认识权力、对待权力和行使权力,经受住为官用权这一最经常、最现实的考验,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四川日报 2015年05月26日